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的業績高增長后,2022年證券行業整體承壓,分化持續顯現,頭部券商韌性凸顯。截至記者發稿,上市券商中,中信證券及國元證券發布了去年業績快報;同時,還有5家非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22年未經審計業績情況。
行業龍頭業績韌性足
(資料圖片)
2022年,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55.33億元,同比下降14.36%;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1.21億元,同比下降8.57%。國元證券實現營業收入53.58億元,同比下降12.31%;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.18億元,同比下降10%。
整體來看,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,上述兩家上市券商的業績表現頗具韌性。其中,作為“券商一哥”,對于2022年的業績表現,中信證券表示,公司努力克服疫情及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,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經營宗旨,各項業務穩健發展,業績繼續保持行業領先。同時,中信證券的總資產為1.31萬億元,同比增長2.46%。
招商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鄭積沙團隊表示,“中信證券機構業務優勢顯著,成為業績穿越周期的重要穩定器。A股機構化趨勢延續,衍生出機構業務巨大機會。機構客戶需求呈現綜合化、定制化及跨境化趨勢,對券商提出了更高的綜合性要求,中信證券在組織架構、牌照資質、資本實力、產品設計、風險管理、銷售渠道等方面均領先于行業,并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和先發優勢,相關業務貢獻有望帶動公司盈利持續跑贏行業?!?/p>
此外,英大證券、東海證券、五礦證券、中航證券、網信證券等5家非A股上市券商也披露了2022年未經審計業績情況。其中,英大證券實現營業收入5.8億元,同比下降39.88%;凈利潤為7092.13萬元,同比下降79.9%。東海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3.9億元,同比增長28.93%;凈利潤為1.06億元,同比下降31.02%。五礦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4.01億元,凈利潤為3.56億元,同比分別下降23.75%、11.33%。中航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1.73億元,凈利潤為2.53億元,同比分別下降34.84%、62.9%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網信證券扭虧為盈,實現凈利潤29億元。對此,其母公司指南針在互動平臺回復,主要是由于網信證券經歷了破產重整這一特殊過程,根據最終的重整方案,網信證券2022年7月份計入“破產重整收益”近29億元。
自營業務拖累業績
中信建投非銀與前瞻業務首席分析師趙然表示,“回顧2022年,證券行業正處于敏捷轉型的前夜。受多種因素影響,行業經營承壓,板塊表現偏弱。而客觀來講,2022年是2019年以來,行業連續三年高增長之后的首次盈利回撤,投資收益不佳、客戶需求轉弱成拖累業績主因。在此背景下,優秀公司韌性凸顯,一批在財富管理轉型方面腳步領先、在科技賦能建設上表現優異的券商贏得更高市占率?!?/p>
去年12月初,中證協披露的全證券行業2022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顯示,140家券商實現營業收入3042.42億元,同比下降16.95%;實現凈利潤1167.63億元,同比下降18.9%。上市券商中,前三季度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僅有光大證券及方正證券。
2022年前三季度券商各主營業務收入方面,唯有投行業務實現同比增長,行業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為446.03億元,同比增長7.22%;而自營業務成最大拖累,行業證券投資收益(含公允價值變動)為560.49億元,同比下降47.32%。
受市場波動影響,自營業務成為行業業績整體下滑的主要原因。對于2022年業績下降,國元證券表示,一方面,公司積極推進財富管理轉型,努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,投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,證券承銷、資本中介和固定收益投資等業務穩步發展,國元創新和國元期貨等子公司經營業績持續提升。另一方面,權益投資受市場和投資管理能力的影響,發生較大金額的虧損,從而導致公司全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出現下降。
西部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羅鉆輝預計,“2022年證券行業營業收入為3817億元,同比下降24%;凈利潤為1336億元,同比下降30%?!?/p>
關鍵詞: 連續三年
責任編輯:Rex_14